三月三牵手清明,19年的巧遇
今年三月三遭遇清明节,只是19年一次的重合。三月三有诸多传说和故事,但“买红布、吃桃罐头辟邪”的说法则有“伪造民俗”之嫌。
三月三,又到了这样一个农历节日,当人们流于形式的去放风筝、沐浴更衣、踏青之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样一个节日的最初风貌,这些风俗又是如何而来?
上巳到三月三的华丽转身
农历三月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不是一个简单的日子,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但是,这些与三月三有关的传说与后来人们所过的上巳节并没有联系。在初国卿所撰写的散文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文字:“三月三原称上巳节,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也称元巳。由于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却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为了方便好记,魏晋以后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晋书·礼制》载:‘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不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