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盛景说天下”

时间:2011-08-10 08:43   来源:新华旅游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历时89年建成,康熙、乾隆皇帝各题名36景,史称康乾72景,72景外有一百余景,园内共184景。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平原区地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融南秀北雄为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

  承德地处燕山腹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七月份的平均气温仅有24℃,山庄内山林覆盖,湖水环绕。山庄汇集了中国古建营造大成,造园与建筑艺术无以伦比。有功能型建筑、娱赏型建筑以及装饰型建筑。

  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的美称。

  西湖苏堤

  承德避暑山庄内 “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芝径云堤”,是仿效杭州西子湖的苏堤构筑的,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形似芝字。此堤连接三岛:采菱渡、月色江声、如意洲。堤穿湖而行,为避暑山庄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

  西湖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驻跸杭州时,亲笔题下了杭州十景,如今我们能见到“苏堤”两字是康熙御题,皇帝对苏堤的喜爱可见一斑。

  康熙帝初建避暑山庄,疏导湖区时,亲自度量设计,首先开辟的就是“芝径云堤”这处景观。其《芝径云堤》诗云:“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幅奇。”此堤对山庄湖区各处风景实有管理全局之妙。入夏以后,漫步长堤,满眼苍翠碧绿,四周胜景层层,步挪景动,百态千姿,绿柳袅袅,大有西子湖中“苏堤春晓”之风韵。

  两堤虽远隔万里,却南北呼应。无论是走在天堂盛景的西湖之上,还是漫步塞北的秀丽澄湖,在堤上,景致都是湖山错落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