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水而成,溯流到嫩江】
逐水而居,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生存方式。黄河、长江两条大河聚流出了华夏文明,但疆域辽阔的中国,各个地方、不同民族的文明形态远非这两条河流所能完全给予和概括。譬如,谈及东北,松花江就远比长江黄河更为重要。

嫩江流域
1959年,新的《自然区划草图》将中国由原来的七个自然区减少为三个,合并东北和江南为东部季风区,皆因此地受季风的影响,江河众多、鱼肥水美,凭这一点便将东北跟大漠黄沙的西北干旱区区别了开。当我们沿着松辽平原、嫩江平原的黑土地一路旷野狂奔,看到冰雪覆盖的大片庄稼地和农场时,脑海一下子蹦出了小学课本里那句描述东北的诗:“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不是这大江大河灌溉着这片丰腴的土地,又是什么成就了这极寒天气下的东北繁花?
于是,沿着江水看东北的想法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