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前,从山东、河北“闯关东”而来的民族资本家,遥望当时被划入沙俄管区的哈尔滨道里,恢弘精致的西式建筑令民族资本家们纷纷仿效。很快,外立面酷似欧式巴洛克建筑的商铺、宅院,在老道外开始流行起来,也就形成了中华巴洛克……

纯化医院或许是国内最华美的一座医院,充分展现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中华巴洛克,听起来大概能明白七八分,这是一种真正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或许也是世界上最“表里不一”的建筑风格。哈尔滨的道外区保留了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如果把道里区的中央大街比作镶金的西洋项链,老道外更像是融入了中国文化的金镶玉。
道里和道外,只隔着一条中东铁路。
一个世纪前,从山东、河北“闯关东”而来的民族资本家,在当时被称为“傅家甸”的老道外隔着铁路打望道里区。当时的道里被划入沙俄管区,恢弘精致的西式建筑令民族资本家们怦然心动并纷纷仿效。很快,外立面酷似欧式巴洛克建筑的商铺、宅院,在老道外开始流行起来。
一个世纪后,道外靖宇街。哈尔滨人还是习惯称这里为老道外,以革命先烈杨靖宇将军命名的这条老街,以往叫做“正阳大街”,相当于老道外的中央大街。以靖宇街为主街,南北各有近20道辅街,如北五道街、南十四道街,形成鱼骨状的老街区。
哈尔滨人说,去一次老道外,感觉就像回到20年前,那叫一个老啊!不仅如此,包括老鼎丰、老都一处饺子馆在内,很多盘踞在老道外的老字号,也都守着一个“老”字,这其中就不仅仅是对于“破败”的遗憾了,更多的是某种感情的回溯。
老道外不仅让人恍若隔世,更让人中西不辨。走在已经整修过的南二道街,联排的巴洛克立面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紧紧相连,组成一道酷似意大利小镇的西式视觉屏风。但如果擦亮眼睛细看,才会发觉这巴洛克的风格其实还不算“纯粹”,留有“破绽”——浮雕上描绘的是中国传统祈福文化里的葡萄和石榴(象征多子),寓意福禄寿的蝙蝠、瑞鹿和仙鹤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