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品竹海与南浔古镇 惊艳繁华也是往事(图)

时间:2010-08-18 08:13   来源:搜狐旅游

  南浔地处湖州地区,距上海120余公里,久享“江浙雄镇”之美誉。千百年来,这里经济繁荣,商贾流通,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具有淳朴的民俗风情,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地之一,孕育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人不但富庶,而且多到西方求学经商,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所以镇上宅第的宏伟规模和中西合璧的风格都是江南其他古镇缺少的…

 

南浔古镇

  魅力南浔

  南浔,建镇至今己有750多年历史,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凭借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人文景观,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

  南浔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拥有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文房四宝”之一的善琏湖笔、“轻如朝雾、薄似蝉羽”的东方工艺之花双林绫绢、全国著名的菱湖淡水鱼养殖和最大的木地极生产基地,汇聚了中西文化、儒商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古桥文化、灯谜文化。并享有“中国湖笔之都”、“中国古桥保存最集中的地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之美誉。

  南浔一日游有几个景点不可错过:

  小莲庄

  占地27亩的小莲庄是南浔巨富刘镛的私宅园林,始建成1924年。小莲庄由家庙、义庄和园林组成。园林分内园和外园。外园主体是占地10亩的荷 花池。园中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屋一室,均绕池而建。每当夏季满池的荷花盛开,有“观莲节”供游人观赏。

  走进小莲庄,巴洛克式的石门首先让人眼前一亮。循池畔小径再向里去便是净香石窟,这是主人会见文人墨客之处。室内有两间厅堂,一间的房顶为升形,另一间则为斗形,故亦称升斗厅,据说只有才高八斗的客人才能与主人在斗厅里叙谈。升斗厅旁边就是可以鸟瞰整个小莲庄景色的小姐楼,这是女眷们观赏莲池美景之地,楼内还摆放着一块宣统皇帝钦赐的“承先睦族”牌匾。池畔还有一座宗祠,旁边巍峨地矗立着两座钦赐的石牌坊,牌坊气势威严,雕刻精细,十分值得细细观赏。

  嘉业堂藏书楼

  由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至1924年建造,占地20亩。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书楼总体设计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园林中有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太湖石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左右与中间的石岛上有三亭鼎立,西南有一块“啸石”,系南浔三大奇石之一。不少旅游者至此,上去一试,力大者掌握技巧者吹出“虎啸”声。

  书楼是一座回廊式的两层建筑物,由七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书楼最盛时(1925-1932年)藏书60万卷,共16万册。珍本善本有宋、元刊本200种,明刊本2000种,清刻本5000种,地方志1200余种,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史书。此外还有碑帖数千种。藏书以宋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最为珍贵,号称镇库之宝。

  刘氏梯号

  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刘渊叔(号梯青)的居处。刘梯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钱氏购地筑宅,于同年冬破土,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

  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这些名宅大院可说是气势宏伟,中西合璧,装饰精良,世所罕见。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建于光绪25年至31年,总占地面积5135平方米,有五落五进,现存各式楼房241间。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内有正厅、轿厅、女厅、书厅等,还有众多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玻璃雕(法国进口的刻花玻璃),后进有一”鹰石“,乃石中珍口。第四、五进引进了不少外来的建筑物,其中西洋楼体现了欧洲十八世纪的风格。欧洲旅游者到了这里,惊呼这种建筑是我孩童时代玩耍的地方,以前只能在梦中见到。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名增澄,又名人杰。年轻时被推荐为商务参赞随法国公使出国。在欧,结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后陆续资助孙中山反清革命活动经费。孙中山与他处遇时称他为”奇人“,后又称他为”民国革命圣人“。张静江是国民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和建设委员会主席等。

  张静江故居建于1898年。共三进五间。正厅为”尊德堂“,两侧是孙中山题的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为清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翁同禾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如细看会发现许多珍贵稀品,如耳熟能详的名人孙中山、宁庆龄、何香凝、蒋介石等的照片。许多趣闻如蒋介石借债、陈法如提案等都有字据信件,加上一些北景的介绍、陈列,无不令观者感到意外与兴趣盎然。

编辑:王晓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