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 乡思在渔歌。
姑苏城,在每一个回眸间,在每一段白墙灰瓦间都能看见曾经的小桥流水。在这样一座古意盎然的城市中游走,会觉得自己是在水墨画中游览。
清晨,大雨如注,坐在上海开往苏州的快客上,望着窗外越来越模糊的景色,一边祈求雨小一些,一边想苏州是不是像“四爷”一行乘坐小鱼儿的船微服下江南时的苏州,还有没有许仙与白娘子行医时苏州给人的感觉。。。
随着车的颠簸,我进入梦乡,醒来时,车已进入苏州地界,伸个懒腰,准备走进烟雨苏州城。
冷冷的秋雨,打在脸上,顿时清醒;走出车站,完全找不着北,打车吧。。。提前跟站内咨询人员打听好了打车到盘门11元左右,心里有了底,打了辆车直奔盘门三景,三拐两拐,到了,11元整。没有被黑,情绪大好,感觉一天都会走好运的。
由于是清晨,又有雨,盘门内游人很少,数得过来,终于体会到“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了,若想感受苏州园林的真正魅力,必须一个条件—人少。
所谓“盘门三景”是指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
水陆城门气势雄伟,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在此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面区和结构的全貌。
为适应古代防御战而设置的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置)及眺望台俱在。内外两道水城门全用花岗岩石构筑,高大的城门洞,可容两船并列而过。每重门都在巨型闸门以控制水流。不难想象,当年盘门双重水陆城门照临大运河,车马出入城关彩幡飘扬,船只进出水门扳舵击桨的繁盛景象。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今桥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而为桥名。桥横亘于波滚滚的大运河上,桥洞高大,木船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石拱桥,乌篷船,月亮门。。。
盘门景区内的苏州评弹,阴柔之美与雄壮盘门相得益彰。登“瑞光寺塔”,临空远眺,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