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评
□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新京报旅游公社顾问团专家
总体来说,历史遗产不能只靠博物馆和纪念馆的方式,要全面整合资源,不仅是红色旅游资源,也包括周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就是深化配置,红色旅游作为中心,生态、文化、休闲、商务、特种旅游等都要发展起来
我们一般都认为红色旅游是中国特色的,实际上不然。各个国家都有红色旅游产品,国际上统称为历史怀旧产品。目前我国的红色游基本上以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形式为主体形式,大家来了之后,看完了就走。有些地方的解说词还是多年前的解说词,有好的东西也看不出好来。
我曾经参观法国的诺曼底登陆纪念馆,那里离巴黎400公里,一个白色的大房子,后面是蓝天、白云、青松、山坡、绿地,旗帜飘扬,进去之后一个大厅,大厅里空空荡荡,就是诺曼底战场的形势图。坐电梯下去,电梯门一开,里面黑糊糊的,导游轻声细语地带着我们走,周围一片漆黑,这亮一个点,那亮一个点,都是犹太人的头像,有老人,有孩子,有妇女,把人压抑得简直像在地狱中。灯亮了,发现是盟军,诺曼底登陆开始了,一路往上走,一路阳光灿烂,最后又进入一个大厅,整个过程看完了,就知道盟军解放了欧洲。整体展现的是压抑、震撼、兴奋、解放这么一个过程。反观我国的很多场馆现在就是板起脸来说自己这套话,不管游客爱听不听,难道不希望大家能够接受我们的东西吗?如果这些东西能够使大家觉得更亲近,最起码让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当年,让他们觉得老一辈真不容易,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现在的博物馆普遍贪大求全,实际上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比如广安的邓小平纪念馆,是我见到的最好的一个纪念馆,但是没有历史的真实,我的看法是邓小平故居和原来的村子应该原样保留下来,然后另择一个地方搞一个博物馆。现在看不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一个博物馆加一个故居,旁边建了一个新村,当年小平同志的生活环境一点都看不到。博物馆本身搞得非常好,无论是内容的丰富还是表现的手段,都很棒,但是却有一个看不到历史的问题。
有的时候未必以“红”为主体,因为“红”现在的载体就是一栋房子、一个博物馆,主体应该是构造一个产品体系。我在小平同志的纪念馆,感触最深的就是看到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凡是77、78级的大学生,看见这个文件都会停下来。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文件应该做成一个纪念品,把它复制出来,一千块钱一个我也会买一个,因为这决定了这一代人的命运。实际上每一个点,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这样去挖掘,才能构造自己特色化的品牌。
另外要淡化景区,淡化开发,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要求是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体验。应当将景区转化为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专项旅游区、特色娱乐区等定位。
尤其是历史文化体验区应该是一个中心。比如江西瑞金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所有的服务员都是军装,时不时还有红军演员背着枪支列队通过,那种感觉,就是一个历史文化体验区。实际上,那就是营造了历史上一个袖珍型的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那里各个部、局都有,感觉确实很好。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固定的陈列和活的文化结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就构造出一个历史文化体验的感觉。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有一个比较开阔的思路,就可以创造一个新天地。就像中国军垦遗址小李庄一样,现在就是一个院子,一定要把周边的两个水库综合起来,这才能把整体做出来,否则又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和周围的资源连在一起,就意味着变成了一个生态度假旅游区,其中的核心是小李庄。同样,很多事情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考虑,这样就把产业全面地整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