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未到,包粽先闹。临近端午节,广州早已“粽”横羊城。面对大商场五花八门的粽子,普通市民并不买账。由于物价上涨、喜爱口味的不同,市民今年更偏爱自己在家包粽子。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他们看来,家乡的传统粽子不仅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能与五湖四海的邻居、朋友交换粽子,分享粽子的不同风味。在一个个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着的是各地的独特文化,也包含了端午文化的新内涵。
笔者连日在广州各大超市走访发现,各色包装精美的粽子已被摆在显眼的展台上。据某超市销售员任怡介绍,今年散装粽子每斤6.5元到25元人民币之间,礼盒装的则在35元到200元之间。“今年由于包粽子所用的糖、糯米等原材料成本的提高,所以粽子价格普遍上涨了15%。”任怡说。
在一家特产店,销售员谢红英无奈地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粽子上市早,但其高价位让不少羊城普通市民望而却步。包装花哨的鲍鱼粽子等高价位粽子也只有一些企业老板前来团购。
相比超市成品粽子乏人问津,笔者发现,位于广州海珠区泰康路附近的一家卖裹粽原材料的门店却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前来购买粽叶、水草的市民普遍反映,市面上华丽的包装抬高了粽子的价格,与其过分追求华丽,倒不如自己包粽子实在。
“自己包粽子喜欢什么馅就放什么馅,而且自己包的粽子干净、卫生,吃起来也放心。”虽然端午节还没到,家住广州北京路的市民张兰英就开始张罗着包粽子了,大清早她就跑到市场上去买粽叶、水草。
对从江西来广州照看孙子不到半个月的张兰英来说,在异地包粽子可谓费尽了心思。先是托人从江西寄了自家产的糯米,然后跑遍广州一些市场,货比三家地选购绿豆、排骨。张兰英说,端午习惯了吃江西家乡独有的排骨粽子。
虽在广州时间不长,但与邻里相处得非常融洽。张兰英说,自己还打算多包些粽子送给邻里,让他们尝尝江西风味的排骨粽子。
端午节成为中国法定假日后,放假在家包粽子自然是休闲之选。来自湖南衡阳的陈建华这几天就忙着购买包粽子的原材料。“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全家人就会忙里偷闲地包粽子。”回忆童年点点滴滴,他兴致勃勃地向笔者介绍起具有湖南特色的糯米酒与甜粽。
据了解,在湖南少部分的苗族民众,不仅端午可以吃到甜酒和粽子,春节第一餐吃的也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很早听说台湾粽子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而且品种很多,没想到来广州也能吃到。”在广州工作已有7年的陈建华说,今年公司同事都爱“秀”自家的粽子。虽没到端午节,他已经尝了广东个头特大的叉烧粽,还吃到台湾同事包的八宝粽,这让自己见识到五花八门的粽子,觉得很新奇、很惬意。
陈建华说,今年端午有假放,自己也想包些湖南糯米甜酒粽送给同事,也让大家享受下湖南特色粽子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