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城市名片的黄鹤楼,正试图打破“外地人来得不少,武汉人游得不多”的怪圈。昨日,刚刚参加完高考、今年18岁的华师一附中学生秦川,凭准考证首次免费登上黄鹤楼。
与秦川一样,当天共有近300名参加今年高考的武汉籍学生,免费游览了黄鹤楼。这次持续到20日的优惠活动,专门针对今年参加高考的6万多名本地学生。这也是黄鹤楼重建开放25年来,首度大规模免费接纳武汉市民。
享誉世界的黄鹤楼,自上世纪80年代重建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全球游客4800多万人次。但令园方稍嫌遗憾的是,去年全年门票收入7000万元,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武汉游客仅占2%至3%。这种“本地人偏少”的游客结构已持续多年,园方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与武汉市民“舍近求远”的旅游心理有关。
该园管理处负责人认为,黄鹤楼是武汉城市地标性名片,要想做好文化品牌的传承,需要外地游客与本地市民的共同参与。
近年来,园方先后推出周末半价、市民年票等多种惠民措施。目前,正计划推出家庭亲子游、重阳登高游等多项免费观光活动。业内人士分析,黄鹤楼的系列亲民之举,散发出诸多耐人寻味的市场信号。
武广高铁开通后,跃跃欲试的武汉旅游市场,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市场争夺。与此同时,黄鹤楼的扩容升级正在悄然进行。园林部门透露,“大黄鹤楼风景区”呼之欲出,长春观、红楼、首义广场等都将纳入其中,总面积将达20平方公里。旅游产业链条的拉长,使得黄鹤楼的客源需求,必然由单一的外向型逐步转为内外并重型。
此外,近年来,包括东湖听涛景区在内的市内各大公园,均先后免费开放,黄鹤楼公园受地理位置狭小等多种条件限制,一直无法跟进,其形象在市民心目中打了折扣。如此“暗送秋波”,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记者宋克顺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