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产业提升 将拥有国际品牌主题公园

时间:2009-11-02 09:38   来源:千龙网

  从昨天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正式实施,评定委员会开始接受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与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的申请,取得资格的经营者最快可在年底获得颁牌,新业态的产生也标志着北京市旅游产业又一次档次的提升。市旅游局局长张慧光表示,北京作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必须拥有国际著名品牌的大型主题公园,大型休闲娱乐度假区等,以期进一步提升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品质。

  记者在怀柔区看到,目前以“夜渤海”、“不夜谷” 和“酒吧一条街”“百老汇音乐剧”为主的“不夜怀柔”业态产品已基本形成,针对新业态标准,以凤山百果园等“采摘篱园”业态产品,以慕田峪和北沟村为主的“国际驿站”业态产品,以皇后镇、阳光三百、山吧等为主的“乡村酒店”业态产品,以鹅和鸭农庄和好运农庄为主的“休闲农庄”等多种新型旅游业态产品都已深深扎根,拓宽旅游经营领域的同时,丰富了旅游活动内涵。

  事实上,按照“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思路,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各区县都已经开始大力培育具有各自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并取得明显成效。

  据张慧光在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怀柔现场工作会上介绍,目前,北京市共建设市、区(县)级民俗村共344个,民俗户2万余户,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人员达到36万余人。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196万人次,同比增长9.3%;经营收入达7.8亿元,同比增长18%。北京的乡村旅游呈现出了速度、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各区县通过“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政府部门联动、完善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融资模式,打造新型业态、推动产品升级,政府组织公关、实施社区营销,推行标准管理、引导行业自律”等六个方面的措施,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市场的繁荣。

  前三季度,北京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12518万人次,比08年同期增长19.96%;旅游总收入1862亿元,同比增长16.5%,国内旅游持续火爆,北京旅游产业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发展势头,但张慧光仍表示,北京旅游产业无论从规模到品质、档次,都离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北京作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应该、而且必须拥有国际著名品牌的大型主题公园,大型休闲娱乐度假区、大型休闲购物场所等。正在兴起的乡村旅游,也都存在亟待提高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北京旅游产业将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发展规模和品质,以带动北京的旅游投资与消费。(记者 岳明乐)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