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更是中国民居建筑“天人合一”的光辉典范。
  南靖是福建土楼的故里,共有大型土楼15000多座,主要分布在书洋镇、梅林镇等。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于2008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 【简介】 【旅游贴士】

 

福建南靖土楼——两楼

   

和贵楼

怀远楼

福建南靖土楼——两群

 

  田螺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楼组成,它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

  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是福建土楼中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土楼。 [详细]

 

·圆形振昌楼

·圆形瑞云楼

·圆形和昌楼

 

·方形步云楼

·椭圆形文昌楼

 

 

 

  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河坑自然村,是福建土楼中排布最密集的土楼群落。

  从最早的朝水楼到最晚的永庆楼的落成,建造足足跨越了423年。7座明清时期建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 [详细]

最有名—裕昌楼

最早—朝水楼

最晚—永庆楼

·永盛楼  ·绳庆楼  ·永贵楼  ·阳照楼

·南薰楼  ·永荣楼  ·春贵楼  ·东升楼

·晓春楼  ·裕兴楼  ·南动楼

 

 

旅游休闲频道制作 责任编辑:李典典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