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地处江淮下游的江苏各地自是另一番迴异风习:江南江北的景观意象与民俗事象千变万化,特色鲜明,极富个性,成为冬季里唯我独有、唯我独特的奇观异景,让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流连,对景忘情。
梵刹听钟——祈祷美好愿景寄托生活福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苏是佛教文化传入我国历史最早和发展最昌盛的地区之一,现今遍布全省的古刹名寺,无不以历史之悠久,形制之宏大,个性之鲜明,香火之鼎盛,名扬八方。其中,最著名的佛事活动莫过于岁末迎新的听钟声活动。一年一度的阳历或阴历除夕之夜,江苏各地的著名梵刹里传递出穿透古今的108响钟声,浸透着诗的韵律,宣示新一年伊始。这其中,既展示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渗透出传统文化的韵味,还显示出新鲜的时代文化气息。如今,听钟声迎新年已经成为各地的传统习俗,悠扬的钟声为年岁更迭增添了新的神韵祈福与思念。
108响钟声的来历,一说是因为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这些数字合计为108。另按佛教教义,人生有108个烦恼,迎新之时听108响钟声,便可得到层层解脱,预祝来年幸福安康。还有说法是,佛教认为人生无常,祸福相依,一年之中有108种烦恼。唐代怀海禅师所制《百丈清规》称:寺院“晓二时鸣大钟一百零八声,以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这种闻钟声去烦恼的风气,在唐代被鉴真大师带到日本,也成为日本民间去烦恼的习俗,由此演化为现在每年的除夕听钟声活动。
苏州寒山寺钟楼有联曰:“钟声明慧眼,月色照禅心”,表达出芸芸众生听钟声的感悟。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寒山寺,自1979年开始举办除夕听钟声活动,延续至今,成为我国现代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佛事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按惯例,每年12月31日深夜23时42分10秒,由寒山寺方丈撞响108下钟声,至最后一声余音绕梁,恰好辞旧迎新。钟声祈福为辞旧迎新赋予了新的涵义,趋利避邪,增长智慧,带来好运,其中有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之意,也有避祸接福之愿望。不过,作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同时也融入了苏州当地的民俗活动和现代时尚。除夕之夜,中外游客欢聚一堂,共进年夜饭、互贺新年,寒山寺所在的枫桥古镇张灯结彩,人流如潮,环寒山寺列肆招牌,灿若云星。姑苏龙灯、跳加官、杂技、打腰鼓、舞狮子、荡湖船、歌舞评弹、戏曲等诸多民间文艺活动竞献艺技。旅游纪念品商店、画铺、茶社、书场等内外,热闹非凡,成为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庙会活动。寒山寺里,香烛缭绕,寺僧诵经,木鱼声声,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游客们虔诚地领受寒山寺方丈的祈祷祝福,聆听108响迎新年钟声,笑脸相迎的苏州市长致新年贺词,各方来宾敲响新年幸运钟声,游兴正浓的游客凌晨相聚吃“年越面”……
如今的苏州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又有了新的升华。2007年9月28日,有“世界第一佛钟”之称,重108吨、钟体刻有经文《大乘妙法莲华经》的仿唐“古寒山寺”大钟在寺内大钟大碑园落成,为古刹诗韵钟声文化增添特色。同时通过电波,苏州、江苏其他地方和上海以及日本列岛的千家万户,都能同步听到寒山古刹驱邪祈福的108响钟声。
如今在江苏,辞旧迎新之际聆听梵钟鸣响,已经不单单是一座寺院,南京的栖霞寺、毗卢寺、鸡鸣寺、玄奘寺,无锡的开原寺、惠山寺,苏州的重元寺,镇江的金山寺、隆昌寺,扬州的大明寺,常州的天宁寺,泰州的光孝寺、庆云禅寺,常熟的兴福寺,如皋的定慧寺,东台的护国禅寺,海州的碧霞寺等著名佛教名刹,茅山九霄万福宫,南京天妃宫,苏州穹隆山上真观,泰州和南通的城隍庙,海州龙洞庵等著名道教宫观,也都以祈福撞钟、撞钟法会、财神法会、敬头香、敲锣祈福等不同活动辞旧迎新,不仅具有一般宗教意义上的功用,已发展成一种赋予时代新意的佛教文化形式,成为一种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撞响寺院宫观的吉祥梵钟,人们在悠悠的钟声中迎新岁,以虔诚之心,荡涤尘世的忧愁与烦恼,祈祷人生幸福,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寄托更多美好的情感,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与人们追求自然和睿智息息相通,互相呼应,融入了我们民族深厚的精神追求与丰富多彩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