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民间织锦艺术堪称土家族艺术一绝。西兰卡普,汉语为“土花铺盖(土花背面)”之意,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早在四千多年前,土家族先民巴人就掌握了家简单的织锦技术。三国时期,土家族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这就是西兰卡普的滥觞。元、明、清时期,西兰卡普被称为“土锦”、“峒布”等。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西兰卡普挑织技术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从小便随其母操习挑织技术,姑娘长大出嫁时,还必须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作陪嫁品,因而这种工艺得以发扬光大。
西兰卡普是土家话,民间译为“土花铺盖”;史籍称做“溪州斑布”或“土锦”,是土家族特有的编织物。据记载,秦灭巴以后,巴人每年都以“布”为赋。《后汉书》说:“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罢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餍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布’。”“武陵蛮”就是土家族的祖先。以“布”为赋或作贡品,可见他们的纺织业那时已很发达。西兰卡普继承了这一古老的传统,并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优美工艺织品
西兰卡普在题材的选用、纹式风格、色彩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西兰卡普的图案涉及到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二百多种。以植物花卉为题材的有九朵梅、莲花、牡丹花、韭菜花、牡丹花、藤藤花等;以动物形态为题材的有阳雀花、燕子花、虎皮花、小马花、猫脚花迹等;以生活物品为题材的有桌子花、双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以文字类为题材的有万字花、王字花、喜子花等;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有凤穿牡丹、鹭鸶采莲、双凤朝阳、二龙抢宝、喜鹊闹梅等。此外还有汉字题材的“福禄寿喜”、“长命富贵”、“一品当朝”、“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西兰卡普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的依承交融,土家族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成了土家织钾的题材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