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风味小吃(图)

时间:2011-09-15 16:03   来源:新华网

  凤姜停鸭

  选用来风生姜与仔鸭为主料,加冬菇、火腿、肴肉、虾仁、冬笋为辅料脍制,鸭肉肥嫩,姜芽清脆,色桔红,味清香。

  格格

  这可不是“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哟,此“格格”乃是用辣椒乍混和其他主料蒸出来的。在恩施街头的小饭馆门口你随处可见,有许多极小的蒸笼在旺火上蒸,而这蒸笼里的东西便是“格格”了。“格格”的品种有很多,有牛肉格格、羊肉格格、猪肉格格、肥肠格格等。

  灌肠粑

  猪血拌糯米或小米,加食盐佐料,灌入猪大肠内,然后煮熟、炕干,色泽乌红。食用时,蒸熟切片,味道香浓... 

  合渣

  是思施民间常用便菜。将黄豆浸泡发胀,用石磨磨成细浆,文火煮沸,拌莱屑、食盐即成,稀稠自便,具有不损黄豆全部养份之优点。

  其实就是一个小火锅,里面放些豆渣、花生渣、肉末等底料,再加上猪肉、牛肉或者羊肉等原料以构成各种口味,一般每人花费7、8元就可以吃到一个合渣了,无论一锅有几人吃,都按照人头收费。在吃合渣的同时还会配有几小碟凉菜,比如花生米、凉菜、豆干等,这些凉菜也都是随合渣一起奉送的。

土家十大碗

  腊肉

  腊肉是当地的特色之一,你可以在小摊或者小饭馆里品尝到。当顾客挑选好腊肉后,店主或摊主就先把客人挑的肉放到煤炉上去烧,直烧的滋滋流油,然后扔到放了碱的开水里去泡着,再拿清洁球在肉的表面拼命擦,不一会儿,一块皮黄肉鲜的腊肉就完工了。

  泥鳅拱豆腐

  将活泥鳅放入清水中,让其吐尽泥渣,再倒入煮沸的白豆腐内,泥鳅钻进豆腐内,而后将其切成小块,油炸。

  石蛙焖汤

  将石蛙剥皮去脏后,小炒焖汤,汤沸下蛙皮加佐料。肉嫩骨细,香味若鸡,食后久存余香。

  天麻全鸡

  天麻具滋补功能,素食天麻,利脑益肝。“天麻全鸡”正是取天麻之功能,脍制的保健佳看。其特点是:雌鸡形态完整,天麻原汁无遗,外加天麻鱼茸丸,火腿、香菇、冬笋丁拼配、则造型美观,香味诱人

  小米年肉

  相传千余年前,居住在思施的土家族人为祝愿来年吉庆有余--有米有肉,特以上好腊肉拌糯小米蒸制成菜,供“团年”时合家品评,以米、肉为题讲四言八句求吉利。相沿至今,此莱仍是农村“团年”和春节宴客的必备。其特点是肉香糯烂,肥而不腻。

  血豆腐

  将捣烂鲜肉拌猪血和豆腐及佐料,切成方块形的血豆腐,再在火炕上熏干。食用时色红味香。

  鸭肉炖板栗

  将鸭肉炒熟后,加板栗炖焖,鸭肉味浓,板栗香甜。

  燕麦粉蒸螃蟹

  先将燕麦粉调水成浆糊于锅中,将活螃蟹倒入,盖上锅盖,再生火煮熟。食用时加油盐佐料。

  油茶汤

  恩施人喜欢喝油茶汤。制作时先用开茶油或菜油分别将茶叶、阴米( 糯米蒸熟后散开晒干或阴干)、豆腐干、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等炸酥,然后在锅里放猪油,加葱、姜、蒜等调料,掺水烧沸,放入炸酥的茶叶,盛一碗汤再泡进一些炸好的阴米、豆干、阴苞谷子( 将八成熟的玉米粒阴干后用砂锅炒酥即成)、花生、核桃仁等和着汤一起吃喝,且不用汤匙、筷子。这一习俗至今仍广泛流传。有“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的说法。 

  油香

  是思施城乡独特的风味小吃,多用作早点。制作方法是;将大米、黄豆浸泡发胀,磨成细浆待用 l以专用模具(油香瓢)盛料,底层为米浆,中间放肉丝、葱、辣椒等 佐料,上面复米浆;投入油锅炸熟,即可食。油香的另一种 吃法是,在米浆里渗入豌豆或红薯丁,装入模具炸熟,曰“酥麦豌”、“苕面窝”。

  榨广椒

  是思施城乡居民的风味莱。将鲜红辣椒屑与玉米粉配制,每年白露过后制作,储存于坛中密闭,半月后可食用,到次年白露前后用完;此菜食用简便,从坛中取出,入炒锅炒干水气,着食油、食盐即可。若用作“扣肉”垫底,则更有滋味。

编辑:王晓蕊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