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通中国互联网协会建行“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的一类赛事,是工信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的重要构成,得到了工信部的指导。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
“以赛练兵”使得大学生在成功就业前有了一个“练兵场”和“缓冲带”,大学生通过网络商务大赛巩固了知识、解决了企业实际问题,高校的就业实践真正落到实处,网商企业和地方企业也因“嫁接”大学生的网络智慧而事业蒸蒸日上。
“我们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1200万,通常在900万,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温家宝总理两会前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
“大学生的尊严与就业之间仍拉开了一条难以弥合的鸿沟”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认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历次两会的热点在于其影响的核心群体太庞大。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不少专家认为,虽就业整体人数增长趋缓,但加上2009年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及累计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高达1000万人左右。相比较900万的新增工作岗位数量,就业机会明显呈现僧多粥少。
千万大学生就业大军如何实现就业?最近,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文件指出“巩固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其中,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切实抓好就业指导和服务成为一个就业破题点。
“现在的大学生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但所学和所用的对接存在差距”陈乃醒指出,大学生缺乏实习平台导致了学和用之间的脱节。“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不是一个空泛的所指,需要一个有形的平台去承接。据称,9成以上的大学生假期实习已经名不副实,我们需要提供一个由大学生主动参与、快速成长的锻炼平台,相当于给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一个练兵场”。
北大纵横职业发展问题专家李燕称,高校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和领导,让大学生切实从中得到职业教育,一头走出学校、一头就意味着失业,缺乏就业缓冲带,导致一般的大学生需要2-3年的社会磨砺才能够基本进入职业状态。大学生本质上需要一个就业的缓冲带。例如通过到用人单位、创业孵化园、大学创业基地等实习、带项目均是一种有效的就业缓冲方式。
目前,中央已经推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等项目工作,不断创造了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岗位层次和不同的缓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业也将自身存在的问题,抛向大学生群体,利用大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性、网络商务的熟悉程度等特征进行了有效“嫁接”,通过实战网络商务比赛的形式,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创业的大练兵当中。
“以和讯博客、酷六网络视频为手段,以建行手机银行为可选支付方式,建立B2B(中国制造网、买麦网)、B2C(淘宝网)网络交易平台,促进蔬菜在线销售和实体销售,推动寿光蔬菜名优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山东潍坊学院将参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建行E路通杯商务创新大赛为实现就业的“练兵场”和“缓冲带”。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将山东寿光蔬菜的网上推广作为了成功创(就)业的“试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