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
他被称为中国商界的教父。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接近完美的商界榜样。
他带出的联想,成为民族企业的一只标杆。在产权转换的风浪中,同时期的多个企业就此沉船。他孜孜以求,不急不徐,依靠他拐大弯的理论,顺利靠岸。
他常被人称道的是他的智慧练达,兼有儒家的平和与入世的权谋。
多数的场合下,他总是谦和的笑,不愿意接招那些赞颂。他说,我不是教父,我不能被捧得这么高。因为那样“太辛苦了”。
这个今年65岁的老人,在联想困境之际,成为新一任董事长并兼任总裁,重新站到了前台。
而联想,也终于牵手泛海进入民营主导时代。
他提供了一个样本:一个企业产权改革的样本;一个管理者如何在一个企业留下鲜明的印记,并使之相传的样本。
40岁的创业
在没有踏入企业界之前,柳传志人生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多。
高中毕业时,他通过了飞行员素质考试,政审时因为亲戚是右派,飞行员之梦破灭。
大学毕业了,“文革”了。“想做什么,都做不了”。他愤懑而无所从。
1978年美国的两个没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一间简陋的车库里,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1978年,柳传志34岁,连该干什么还没想明白。
他当时在做磁记录电路研究,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后,他发现,和国外差之千里。
他坚决的要蹦出来。“憋得不行”。
回忆当初,他说,“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1984年,柳传志终于等到了机会。那一年,他40岁。
中科院计算机所原所长曾茂朝想让计算机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急需。柳传志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他迫切地需要富裕,迫切地需要改变。
他已不在意是否会失败,他说:“当时的情况已经是最糟了,还能怎么糟?”
1984年11月,柳传志出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副总经理,1986年7月正式接任总经理。
半年后,柳传志拥有了为1986年写总结和为1987年进行展望的权力。他从此成为一个偶像,一个奇迹,一个“中国改革风云人物”。
“联想是我的命”
今年2月5日,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集团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业绩,净亏损9700万美元。
更受人关注的是今年联想控股的股权转让。
他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是拐大弯,这一个弯,他拐了二十年。
1984年开始,柳传志一直在为联想的股份清晰做努力。
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柳传志提出了“股份制改造的方案”,联想资产的55%归国家所有,45%归于员工。在那个年代,这种大胆的方案无法通过。
柳传志退而求其次,员工得到了35%的红利分配。2000年,35%的分红权在柳传志的努力下变成了股权。
今年,联想出让29%的股权。联想终于进入民营主导时代。他多年的情结,终于有所交代。对于联想,他用尽一切努力,希望联想的未来有更广阔的天地。
他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联想是我的命。”
在联想业务初期,有一笔价值300万元的生意,柳传志从科学院借到钱,然后将钱汇到深圳一家有进出口许可的公司,负责从香港直接进口微机。
可钱汇过去了,微机却迟迟不见踪影。
柳传志当时急红了眼,直飞深圳,拿到汇款的那家公司人去楼空。那段时间,柳常常彻夜不眠,守在那家公司负责人家门口。“当时拿块砖头拍他脑袋的心都有……”柳说。
1987年,43岁的柳传志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医生诊断是美尼尔综合征。
“其实,如一开始就按照大夫的意见去做,休息一周,这个病就断根了。但我休息了两天,又开始干活,导致这个病。医生知道了,强调我要注意工作节奏。”
因患美尼尔综合征,柳右耳失聪。
“联想”诞生时,11个创业者中6人吸烟。为了挺过挫折时期,柳传志他们把烟戒了。许多年后,当年的戒烟者里,张祖祥烟瘾复发,终于没能坚持下来,王树和偶尔会抽上两支,只有柳传志和李勤从此与烟绝缘。
“铁嘴”老柳
如今的柳传志,常常被其他企业家们看做为尊长。
在一些私底下的聚会上,柳传志总是坐在下面,侧着左耳听别人发言。“我说的机会太多了,让给别人说说吧。”
如今的柳传志已被动地架在“中国IT教父”的位置上,这让他有些无奈。“现在也只有四通公司的段永基敢说,柳传志是我兄弟,其他人都对我很客气,不能反唇相讥也挺没意思。”
柳传志有点遗憾他荒废的好口才,早年在创业时,很多机会都是凭他的一张嘴磨来的。
1988年6月,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到香港访问。柳传志得知后,想尽办法邀请到周光召给香港联想剪彩。
当时的联想只是一家小公司,联想的总经理也最多算个处级干部,离部级的周院长隔着遥远距离。
据当时周光召的助理马雪征回忆,参观完了办公室,柳传志又颇为戏剧地邀请周光召坐船游河,说是要汇报工作。周光召说:“不行,我晕船,你要让我上船我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但剪彩那天,柳传志还是弄了条小船,把周光召请到船上。那条小船晃来晃去,搞得他们晕头转向。
坐在船上,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感觉弥补了当时香港联想破办公室的缺点。柳传志向周光召讲了他的三部曲,讲了整个联想战略布局。他斩钉截铁的语气,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从软件到系统平台
柳传志的办公室里有一只铜牛,他给这头牛起了个名字叫“蓄势”。
他说,“联想前面做的这些年,蓄势而已,希望后面的年轻同事,对联想的未来充满希望,希望你们能把它做得更好。”
柳传志有一段时间闭门钻研《雍正王朝》,并且感慨地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康熙皇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如今已65岁的柳传志面临着寻找接班人的问题。
他曾经说过,办企业就是办人,他希望联想系能成为“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
在联想,内部培养是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机制,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等人,都是毕业后就在联想扎根。2004年,赵令欢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惯例。“要得到我的认同,就得把企业当作他的命。”
柳传志在企业中的作用却也越来越淡然,越来越有意思。
“以前我是应用软件,然后变成中间件,再后来就是操作系统。”柳说。他面临的局面是,他培养起来的一个个应用软件越做越大,他这个操作系统就必须继续做大,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柳传志认为自己是一个立意很高的人。他愿意为年轻人清障,希望后来人可以把联想做成百年老店。这是他幸福感的来源。
而作为一个经历过饥饿和“文革”的人,他有时展示的是对历史和国家的关怀。
他2007年写给100年后中国人的信里,这位企业家没有提及他念兹在兹的联想。他不放心的问题是两个:这一百年间会不会有大的战争或是自然灾害给中国甚至是世界以毁灭性打击?中国在2107年在世界上是不是真正的强国,排第几?(涂重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