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商业问题

时间:2011-02-17 19:29   来源:官网

 

大赛特邀策划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江予教授

 

  商业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商业问题:

  一、研究类题目

  1.浅析电子货币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2.商业银行交易模式变革分析

  3.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电子化的前瞻性研究

  4.关于网上银行的安全性与使用便捷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5.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模式研究

  6.第三方支付平台最新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

  7. 浅论电子货币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8.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与前瞻分析

  二、实践类题目

  1.建行电子银行客户使用体验调查报告

  2.建行电子银行产品校园营销方案

  3.建行“e路通”电子银行品牌校园推广方案与实践

  4.建行业务服务高校方案

 

  商业问题分析:

 

  题目背景说明: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网络应用的依赖,银行业务业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展: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和银行业务对于其他领域网络商务发展的支持,这体现为电子银行产品与业务的发展和银行电子银行品牌的建立。目前电子银行是我国各大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但目前的现实是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及其产品的同质化和电子银行品牌的不突出制约了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为此,以客户为中心,以下问题就成了改进建行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问题:

  1.良好和差异化的客户体验。但是客户体验包括哪些内容、不同类别用户对于建行电子银行的体验有什么差异和适应性要求、与竞争对手相比建行电子银行的客户体验处在什么位置、目前建行电子银行客户体验存在着哪些制约客户接受和使用的问题、能否建立一个客户体验检测与评价的模型或体系?对这些问题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研究、调查和评价,对于我们理解建行电子银行客户体验状况和应对策略的建立非常关键。

  2.建行“e路通”电子银行品牌的建立和推广。“e路通”电子银行品牌是否可以与建行品牌等同起来?“e路通”电子银行品牌应该具有和建立什么内涵?“e路通”电子银行品牌现在的认知度和客户接受程度怎样,尤其是在高校市场?如何才能在高校校园中建立“e路通”电子银行的优势品牌,并且影响高校师生对于电子银行选择的倾向?完整、系统而有效的品牌校园推广方案的建立可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但对于品牌建立和推广的目标和期望可以有很对不同的角度、层次和程度,能否找到并检验一个创新的方案是一个挑战,但是网络的发展以及高校师生对于网络的应用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想象和可能性的空间。

  3.“e路通”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这是实现建行“e路通”电子银行产品价值的关键一跳。网络的发展也为“e路通”电子银行在高校的推广和使用提供创新途径,正如电子商务的价值一样,“e路通”电子银行也为高校师生在日常自己的财务管理、购买、投资、甚至创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可以说对于电子银行理解及其使用能力也是现代人生活方式与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那么如何能够让更多的高校师生接受并使用“e路通”电子银行?对于那些有创业意愿的人来说,如何能够使用“e路通”电子银行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让所有的高校及其师生都能使用“e路通”电子银行可能是一个大工程,但是创新者有可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创新出一个有效的方案并检验这个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网络的创新应该会成为这种创新的重要构成。实际上,上述问题并非是分别孤立的,他们有可能是彼此间有密切关联的,也许还有其它的问题需要加进来一并考虑,但只要能有一些理解、改进,都是对自己能力的突破和挑战,也是对“e路通”电子银行发展的推动。
 

  另一个问题也为参赛者提供了思考的角度:高校实际上也是一个行业或者社会,建行“e路通”电子银行能有什么机会和方式促进高校工作?建行有些什么产品或者建行需要创新什么产品与服务来增加自己在高校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大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高校很熟悉,也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也有可能创新出别具一格的方案来,但这也许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网络、在市场营销、在社团工作的经历、实习经历等方面所具有的知识和建立的能力等。

  除此之外,银行也要仔细研究网络的发展对于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那些机遇和挑战,这也需要银行增强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理解,这将影响银行发展电子银行并架构自己竞争力的策略。如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对于支付需求有什么变化、企业的业务和交易的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需要银行在其交易模式有什么变革?制约企业、个人使用网络银行的主要深层因素是什么?安全可能是影响人们接受和使用网络银行的重要因素,但是安全措施提高势必会带来大家使用网络银行的繁琐和麻烦,那么这个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是否具有客户类别、业务需求类别的差异?是否具有新的技术或策略可以对此改善的?目前市场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很大的市场,也为很多的用户所认同和使用,这是否会形成社会对于支付及其模式的新的认识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这种状况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对于银行业、网络银行的发展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强势的银行是否会在网络发展的趋势中沦为次要角色?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竞争策略吗?进一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在支付需要方面的变化,银行是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还是更多更大的机会?这些压力和机会会是什么?银行需要建立的能力和应对的挑战是对网络的理解、对人们行为模式和体验的理解、对交易模式变革的理解还是对自己研究和创新、实验这些问题的方式?这些都需要深入地研究。

编辑:徐维彬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